PYLOTUM > 相关研究背景

幽门螺杆菌

copyright, S. Backert, FAU Erlangen; M. Rohde, HZI Braunschweig
copyright, S. Backert, FAU Erlangen; M. Rohde, HZI Braunschweig

幽门螺杆菌(Helicobacter pylori)感染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,全球约半数人口为感染者。近几十年来,西方国家的感染率有所下降。相比之下,幽门螺杆菌仍然是亚洲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,在中国等一些国家其感染率约为60%。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较强的免疫反应,但它具有几种在人体胃黏膜长期定植的机制。某些细菌毒力因子的存在不仅对其长期定植很重要,而且与其诱发的病理改变有关。例如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(Cag A)和空泡细胞毒素(Vac A)s1/m1等毒力因子在幽门螺杆菌相关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,而这些毒力因子在亚洲菌株中的表达频率较高。

胃癌

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,在世界范围内,胃癌居肿瘤死因第三位,2018年全球胃癌死亡人数为782685人。全球约半数的胃癌发病和死亡发生在中国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,约89%的胃癌可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。大多数胃癌是偶发性的,病理上可分为肠型或弥漫型。肠型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有关,而弥漫性胃癌则来源于正常的胃黏膜组织。近年来,根据胃癌的分子特征和突变谱,陆续又提出了其他的分类方法。胃癌患者的预后较差,由于肿瘤转移、复发和多重耐药等原因,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约为20%。

资助机构: 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(BMBF)  | 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  | 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